未來,沿著上海路有望建設一條美麗的城市景觀軸,東流路則會變身都市活力街區組團。記者從合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獲悉,淝河片區概念性規劃、重點地段城市設計和綜合交通專項規劃項目公開招標,欲在合肥東南部打造“四軸線、三組團、一中心”的城市新空間。
龍川路打造商務總部軸線
淝河片區位于合肥市東部,地處主城區與濱湖新區交匯地帶,兼具東南生態板塊、高鐵南站交通樞紐、合肥港等得天獨厚的綜合優勢,是未來城市拓展的重要空間。隨著高鐵合肥南站的使用和東部新中心規劃建設的展開,淝河片區綜合改造開發啟動,采用片區整體征遷、綜合開發的方式,總投資將達234億元。
淝河片區規劃范圍為北至當涂路(南二環路),西至包河大道,南與包河經開區接壤,東至南淝河沿岸,總面積21.2平方公里,占地約32600畝(其中農用土地12000畝),涉及老官塘、賈大郢、平塘王、黃巷、葛大店、衛鄉、席井、關鎮、黃鎮九個村。核心區范圍將在龍崗路—南淝河路—上海路圍合內確定,面積在1-2平方公里,并考慮與東部新中心城市設計銜接。
依據初步的規劃設想,淝河片區最終形成“四軸線、三組團、一中心”的城市空間布局。四軸線即南淝河水岸景觀休閑軸線、上海路城市景觀軸線、龍川路商務總部軸線和淝河生態公園高鐵生態廊道軸線;三組團即沿東流路都市活力街區組團、沿龍川路新興產業社區組團、沿南淝河水岸風情小鎮組團;一中心即淝河新中心。
三條城際鐵路規劃在此匯集
片區將貫徹小尺度街區規劃模式,劃小城市功能單元,以人的生活半徑為單位,推廣兩級社區中心建設,注重功能,打造活力街區。規劃了“3+14”社區服務體系,即配建3個單元級社區中心和14座小區級睦鄰中心, 這些“兩級中心”里配置菜市場、幼兒園、文體中心、社區衛生中心等,構建社區“十五分鐘”綜合生活服務圈,切實解決聯系服務居民“最后500米”的問題;同時片區還規劃了6所初中,10所小學,1所高中,讓適齡兒童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均衡的教育資源。
片區內將有通達的交通基礎設施,除了合肥高鐵南站外,城際鐵路南站位于高鐵南站南側,距項目核心區約2公里。未來規劃包括合肥至南京、馬鞍山、蕪湖三條城際鐵路與合肥至巢湖、淮南、六安、廬江、新橋機場5條市域快線在此交匯。
為了提升交通布局,還將對淝河片區綜合換乘樞紐、旅游集散中心、驛站等進行重點規劃設計,針對不同人群的行為需求,組織覆蓋整個區域的慢行活動系統。并加強地下空間開發,形成以軌道站點為核心的地上地下一體化空間網絡體系,注重軌道站點與周邊地區建筑的連通銜接。
考慮將關鎮河水面引入綠帶
生態條件上,淝河片區中水系發達,形成重要的生態景觀資源。今年已投資13億元開展水系治理工程,包括投資9億元的南淝河右岸治理項目、投資1.5億元的關鎮河景觀水系治理項目、投資2.3億元的淝河生態公園四期項目等。
今后,將更加重視對南淝河岸線生態環境保護,控制港口、工業等設施,以良好的生態環境保障城市空間品質。保障關鎮河生態環境,創造低維護的生態景觀環境,將水景與低開發強度的商業和公共服務設施融為一體。
同時,強調高鐵廊道生態景觀廊道作用,采用沿線兩側景觀防護林帶、沿線站點綠化等布局形式,考慮將關鎮河水面引入綠帶,提高生態和景觀效果。嚴格保護高壓廊道,保障居民生產生活的安全底線。
未來,片區的改造將整合周邊優勢資源,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,提升產業檔次和質量,打造和凸顯城市特色,做到既不貪大求洋,同時講好“小城故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