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任是一種復雜的社會與心理現象。信任是合作的開始,也是企業管理的基石。一個不能相互信任的團隊,是一支沒有凝聚力的團隊,是一支沒有戰斗力的團隊。
信任,對于一個團隊,具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呢?
1. 信任能使人處于互相包容、互相幫助的人際氛圍中,易于形成團隊精神以及積極熱情的情感。
2. 信任能使每個人都感覺到自己對他人的價值和他人對自己的意義,滿足個人的精神需求。
3. 信任能有效地提高合作水平及和諧程度,促進工作的順利開展。
盡管信任對于一個團隊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,但實際上很多企業都處于一種內部的信任危機當中。比如,沒有凝聚力、上司在下屬面前沒有威信、人心不穩、工作沒有積極性等,企業尤如處于一個隨時都可能爆發的火山口上。那么,如何才能化解來自企業內部的信任危機,從而眾志成城,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呢?
1. 加強文化的融合。只有員工發自內心認同了企業的文化,才會真正做到心往一處想,力往一處使。 就象一艘航行在茫茫大海的船只,如果水手們都是各自向著自已的方向,那么能夠風雨同舟嗎?要加強員工對不同文化的融合能力,促進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之間的理解,就必須根據客觀環境與企業的戰略發展要求,建立起企業強有力的獨特文化及理念,使員工達成對企業文化的共識,形成共同的價值觀。只有這樣,信任才有了堅實的平臺。
2. 有效的溝通。有效的溝通有利于明確企業的戰略意圖和發展目標,有利于員工之間的相互了解、交流,結成伙伴關系。有效的溝通是組織運行與發展的前提。如果把組織比做一輛汽車,那么有效的溝通則是優質的潤滑油。沒有潤滑油的車輛,只會有一個結果——拋錨。要真正進行有效的溝通,首先必須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,在做出重大決策時,集思廣益,虛心聽取各方面的意見;另外鼓勵創新,鼓勵員工提出合理化建議,不片面要求下級無條件服從上級,從而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。
3. 合理的授權。事必躬親導致的結果一是效率低下,二是團隊失去工作極性。因此必須通必須通過合理授權,使團隊成員有充分發揮自已能力的平臺。在必要的指導和監督下,用人不疑、疑人不用,賦予下屬相應的責權利,鼓勵其獨立完成工作。
4. 不任人唯親。企業管理者必須做到任人唯賢,能者上、庸者下,絕不任人唯親。任人唯親是團隊信任的毒藥。任人唯親是指對有共同經歷、相互熟悉或有特殊關系的人盲目信任并加以重用。任人唯親會嚴重危害企業的發展。表現在四方面:一是阻止了優秀人才的加盟,不利于企業素質的提高;二是使經營者大權獨攬,獨斷專行,顧此失彼;三是導致員工不思進取,缺乏創新和憂患意識;四是導致企業內部爭權奪利,缺乏凝聚力。
5. 規范考核和激勵體系。在考核和激勵上公平、公正、公開,才能贏得人心。如果一個公司到了“說話的不如做事的,站著的不睡著的”的地步,肯定它已經山窮水盡,呼啦啦大廈將傾的日子已經不遠了。
6. 掌握人員去留的藝術。為了加強員工對企業的信任,使員工對自身工作具有安全感,就必須建立清晰的標準來衡量誰去誰留的問題,在人員去留之前、之中、之后,做到透明和坦率,從而大大減弱員工的疑慮與恐慌。斯坦福商學院教授杰夫·雷敦夫在他的《知識導致的差距》一書中提到了1997年城市銀行宣布裁員時,僅宣布將從90000多名員工中解雇9000人,而沒有說明哪些人將被裁減。“感到恐懼的不是9000人而是90000人”。雷敦夫說,“城市銀行的方式是低效的,但不幸卻是普遍存在的。”
7. 有吸引力的薪資。沒有合理的回報,空談信任,是不現實的。因為薪資是對員工價值的一種認可形式,也是公司對員工是否信任的重要表現形式。
8. 信守承諾,敢于承擔責任。要正確認識自已的錯誤和失誤,勇敢地承擔個人責任,不要文過飾非,互相推委。如果打了一場敗仗,就把責任推給下屬,還有人聽你的號令去沖鋒陷陣嗎?同時作為一個管理者,必須言必信,信必行,行必果。否則就會失去擁戴。當獎則獎,當罰則罰,切不可朝令夕改。
9. 有一顆寬容之心。要真正營造信任的氛圍,就應當有寬容員工的失誤和失敗的魄力。 在美國的3M公司有一句著名的格言:“為了發現王子,你必須與無數個青蛙接吻”。 “接吻青蛙”意味著失敗,但失敗往往是創新的開始。當然,寬容失敗并不是放任自流,為所欲為,而是激發員工們的挑戰精神和戰勝困難的勇氣。
10. 既有情感的信任,也有制度的信任。專門研究信任的人認為,情感的信任是低端的,高端是根據契約的關系形成的信任。人和人之間畢竟是有感情的,無論是制度框架下還是其他形式下的信任,離不開感情這個因素。但是必須盡最大程度把情感與制度分開來,從而推動整個企業健康有序地發展。